万元大奖,等你来评!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即将开启
为发掘更多时评新星,培养更多时评新人,让更多热爱时评写作的大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联动融合,培育新一代全媒体评论人才,红网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开启投稿通道,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大学生征集参赛作品。
为发掘更多时评新星,培养更多时评新人,让更多热爱时评写作的大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联动融合,培育新一代全媒体评论人才,红网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开启投稿通道,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大学生征集参赛作品。
9月20日,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石景山首钢园三高炉三高炉A馆报告厅举办。本场沙龙活动主题为"变革与重塑:智媒时代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老李说,他年轻那阵儿,为了混口饭吃、盼着工作能有起色,不得不看不少人的脸色,在单位里没少当 “出气筒”。
9月20日,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本次沙龙由中宣部、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办,聚焦“变革与重塑:智媒时代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主题,来自学界与业界的专家教授、企业代表等以主题发言与圆桌对话的形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的技能与人格双向生长。” 这是湖南⼤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唐霈旎始终坚守的育人信念。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闻传播赛道(高职组)总决赛中,唐霈旎带领的4名学生从全国120多个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此次活动主题为“变革与重塑:智媒时代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沙龙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汇聚来自学界与业界专家教授、企业代表等,以主题发言与圆桌对话的形式就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相关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面对美国黑白灰三种“脸谱”的认知战攻势,中国需要培养数百万既有批判能力又能理解中国道路的新型文科人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摆脱思想殖民、实现精神独立。
9月20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四川赛区决赛在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落下帷幕。经过初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数据新闻赛道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4个;AIGC赛道一二三等奖各1个;两个赛道优秀奖共21个作品。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发了一篇微博:\x0a\x0a“许多青年都爱党爱国,每逢重要节庆日,都必在朋友圈转发各种正能量热帖,但是,他们对1949年之后的历史,却非常隔膜。其生疏的程度,让人吃惊。为什么这种热爱不能唤起一点了解历史的热情? ”\x
9月16日,图书馆与新闻传播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在资源整合与实践创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图书馆馆长林棋、副馆长林晓、唐曦,新闻传播学院班子成员张仪、戴程、周少锋、陈思达出席签约仪式。
为发掘更多时评新星,培养更多时评新人,让更多热爱时评写作的大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联动融合,培育新一代全媒体评论人才,红网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开启投稿通道,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大学生征集参赛作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媒体行业加速变革的当下,融媒体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互动正成为激活融媒体价值、实现 “破圈” 升级的关键引擎。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中恒电国际敏锐洞察这一发展机遇,积极发力智能互动领域,以创
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传播类、金融类专业优先,对科技、金融领域有一定了解,对传媒行业有强烈兴趣,复合背景者具有加分项。
张雪峰老师曾说,如今最尴尬的是普通本科毕业生,属于上下不靠,上面研究生毕业还好就业,下面专科生学有专长,也比较好找工作,就中间这个本科生最难找工作。
长沙理工大学2026届的保研数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整体保研率仅为4.16%的情况下,有一个学院的保研率却高达20.31%,成为全校最大的黑马。
报纸刊期及特点:周一至五出报。四开16版。主要刊发国内外重大新闻,设有要闻、经济、国际、体育、旅游、港澳台等栏目,聚焦中国发展动态及国际时事。主要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旨在促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传播中国声音。另外刊号很有意
其中,郑民德撰写的论文《唱响新时代大运河之歌》等5项成果获一等奖;庄伟撰写的著作《融媒环境下新闻传播的转型与重塑》等19项成果获二等奖;朴连玉撰写的著作《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17项成果获三等奖。
刚才听到介绍我们几个人,用了“最早参加”,感觉真的过去很久,又仿佛就在昨日。从一起参与发起青年传播学者论坛,又在复旦、中大组织过两次,十八年过去了,那时候也是三十岁的青椒,跟各位差不多。现在已经奔五。也有九年没参加了。真有点不可思议。前几年,感觉自己三十出头。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周光编辑| 王楠初审| 高向东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作为行业精品,集中展现了新闻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创新成果。从多维创新视角解析获奖作品的创优路径,既能明晰新闻价值的实现机制,也能为新闻从业者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和传播策略优化等方面提供参考,助力推动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